OUTDOOR INFO
靠品牌营销起家的蕉下能否重塑品牌价值?
中品天下
2024-08-23

文章来源于:中品天下,作者:鞠君,编辑:小孟,封面图:蕉下。


曾经靠着品牌营销起家的蕉下竟然把自家品牌部一锅端了?


近日,关于蕉下内部组织架构变动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多家媒体爆出其品牌部、公关部等多部门进行裁员,公司首席营销官也确认离职。


对此,蕉下方给出的回应是“人员离职属于正常的人事调整,目前新成立的‘公共事务部’正在招聘新员工”。对于像蕉下这样重营销的新消费品牌来说,品牌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公关部门更是企业在危机中的关键“防火墙”。


2013年,创立之初的蕉下瞄准了国内物理防晒用品市场的空白,凭借一把双层小黑伞成功开辟出一条“黑科技”路线。与此同时,蕉下在营销方面也不断加码,借势网红经济,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与众多KOL合作,为品牌带来了超百亿的浏览量,加之明星代言的加持,让蕉下的品牌声量在短期内呈现爆炸式增长,成为新消费品牌崛起的典型案例。依靠出色的营销策略,蕉下迅速成长为防晒品类的头部玩家,期间也曾获得多轮融资。2022年,野心勃勃的蕉下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开启IPO之旅。


然而,蕉下的上市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两次递交招股书都铩羽而归,在遭受市场质疑的同时,业绩也开始承压。因此,不少业内人士猜想,此次蕉下大刀阔斧的进行组织调整,或与IPO进展不顺有关。


这既是对品牌战略的一次反思,也是对未来市场环境的主动应对。纵观蕉下近年来的发展不难看出,此前那种“重营销,轻研发”策略的后遗症逐渐显现。根据其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蕉下的广告及营销开支分别为3691.7万元、‌1.19亿元和5.86亿元,‌占收入的百分比分别为9.6%、‌15.0%和24.4%,呈逐年攀升的趋势。这种重营销的策略导致公司利润空间被严重侵蚀,与其他成功IPO的公司相比,蕉下的利润表现明显逊色不少。


另外,虽然品牌营销做的热闹非常,但蕉下的产品却备受诟病。


一直以来,蕉下都采取代工模式,将全部的生产环节都交给制造商,品控难以保障。


而且,目前蕉下产品的专利大多聚焦于外观设计方面,含金量并不算高。从其近年来的研发投入也可见一斑,据此前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到2021年期间,蕉下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985万元、3589万元及7164万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2%、4.5%和3%,与高昂的营销投入形成了鲜明对比。当然,随着数次冲击IPO失败,蕉下也逐渐意识到仅靠漂亮的营销数据难以支撑起资本市场的期待。


企业方也曾在招股书的风险因素部分中直言表示,“倘我们不能继续维护和强化品牌形象,提升蕉下品牌的价值,我们可能会失去建立关键客户群的机会。”于是在2023年,蕉下正式宣布了品牌战略升级计划,将定位调整为“轻量化户外”生活方式品牌。为了支撑这一全新定位,蕉下在产品线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扩张,推出了包括泳衣、露营装备、速干衣、户外鞋靴、冲锋衣等在内的一系列非防晒用品,试图从单一的防晒产品扩展到覆盖全季节、全人群、全品类的户外生活方式品牌。


在营销层面,蕉下也发起了一系列品牌升级传播活动,力求在消费者心智中植入“大户外”的概念。今年3月,蕉下又签约杨幂为品牌代言人,希望凭借明星效应进一步扩大轻量化户外市场。但可惜的是,尽管蕉下努力拓展产品线以支持其“轻量化户外”定位,可从营收数据来看,其销售主力依然集中在防晒产品上,非防晒类产品收入占比仅为20%左右。


只能说,虽然当前户外风潮正盛,但这条赛道上已然挤满了竞争对手,蕉下很难再像初创时那样,通过蓝海市场+重金营销的策略瓜分蛋糕。如今的蕉下同时面临进攻的难题和防守的压力,而且距离其最后一次获得C轮融资已经过去了三年多时间,企业的焦虑不言而喻。其实,无论蕉下此次人事变动的真实原因为何,这一事件都足以为众多新消费品牌敲响警钟,经济下行的当下,消费日渐趋于理性,没有产品力的品牌是没资格卖概念、讲故事的。


不可否认,出色的品牌营销能够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帮助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可观的市场份额。但是,仅靠营销堆砌起来的品牌形象,如果缺乏过硬的产品力支撑,终究是难以持久。尤其是随着整个硬防晒市场向前扩展,消费者对硬防晒产品的认知也会更全面,唯有真正筑建起自己的专利壁垒,才能在这条细分赛道上跑得更稳健。


从某种程度上说,蕉下当前面临的困境正是许多新消费品牌的缩影。当然,我们也不能仅凭一次事件就轻易地给蕉判处“死刑”,毕竟商业世界向来充满了奇迹和反转。


作为国内第一大防晒品牌,蕉下此前已经在这个细分市场累积了相当可观的用户基础,只要能够回归初心,更加专注于产品研发,真正做到让科技服务于用户的生后方式,定能有机会和实力完成自我救赎。总而言之,接下来该如何“回归产品本质,重塑品牌价值”,应该是蕉下急需解决的一大课题。


文章来源于:中品天下,作者:鞠君,编辑:小孟,封面图:蕉下。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联系出处。如对内容有异议或意见,请联系我们:outdoormedia@thinkpark.com.cn
点赞
收藏
评论
评论
最新评论
Copyright ©GOIF户外创新 京ICP备120134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