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Vogue Business,作者:Junjie Wang,编辑:小孟,封面图:Nike。
运动巨头耐克上周宣布 CEO John Donahoe 将在 10 月 13 日退休离任,Donahoe 在 2020 年时加入品牌,刚好处在全球疫情期间,可谓身负重任。
John Donahoe在加入耐克前,其从业经历多在科技和咨询行业,比如他最早是贝恩咨询的总裁,随后在 2005 年时加入 eBay,并于 2008 年时升任为 CEO,从 eBay 离职后又加入 PayPal ,担任该公司的董事会主席,直到今年 7 月才卸任该岗位。
而耐克这次新任命的 CEO Elliott Hill,则是一名公司老将。根据 Elliott Hill 的领英个人简介,他最早于 1988 年加入 Nike,当时还只是一名销售实习生,他这一路过关斩将从实习生做到销售主管,又从销售主管做到了全球零售业务副总裁,在 2020 年决定退休前,已经升到了消费者和市场部门的总裁。他在耐克这 35 年的传奇职业经历也在小红书、领英等平台上疯传。
从耐克的这项决策来看,我们也似乎看到一个行业高管招聘趋势:曾经一度热火朝天的跨行业 CEO,特别是从科技和咨询领域出来的高管,不再被时尚行业所盲目追捧,而稳扎稳打、深入了解任职品牌或者所在行业的资深经验人士,则重新受到董事会的重视。
跨行业聘用人才担任高管职位曾一度是时尚行业的大趋势,尤其是从快消行业和科技行业两大人才蓄水池中挖人。Bernstein 分析师 Luca Solca 便曾表示:“对于相对年轻的奢侈品品牌而言,联合利华和宝洁是它们的人才库。”
快消集团更是早早启用管培生制度,现任 Chanel 总裁 Leena Nair 便从联合利华的管培生做起,一路到联合利华的首席人力资源官,这样的管培机制培养出来的高级管理人才也更懂得如何用人。而一路过关斩将般从管培生做到企业高管,也证明了这样的人才更具商业远见和人格魄力,以及在不同部门工作的经验也让她拥有跨部门协调的沟通能力。
Chanel 之前,意大利奢侈品品牌 Gucci 也曾向联合利华 “取经”。2004 年,正逢时任创意总监 Tom Ford 和时任 CEO Domenico De Sole 一同离职的关键时期,Gucci 任命了当时联合利华冰淇淋和冷冻食品部门的总裁 Robert Polet。这一决策在当时并不看好,时任 PPR 集团(开云集团前身)的 CEO Serge Weinberg 则坦言,选他并不是真的看中他在食品行业的经验,而是他们需要一个专业的职业经理人。但 Robert Polet 也用实绩证明了自己作为 “外行人” 的成功,在他离开前,Gucci 于 2010 年收入增长了 7.5%,达到 146.1 亿欧元,净利润飙升 55.8%,达到 9.32 亿欧元;他也实现了在任职当初承诺的让 Gucci 业绩翻一番的目标。
而在 LVMH 集团,其高管团队也曾有多位来自快消行业的大咖。比如现任 Louis Vuitton CEO Pietro Beccari,他曾在汉高就职。作为 LVMH 集团的得力干将,Beccari 先后在 Fendi、Dior、LV 等重点品牌担任就职。在加入 LVMH 之前,Beccari 曾在英国快消品牌利洁时、意大利奶制品公司帕玛拉特以及德国快消品牌汉高就职。
还有一位曾在宝洁工作的则是 Antonio Belloni,他的职级则比上面几位更高,在 LVMH 担任集团董事总经理,兼任执行委员会的主席,他此前曾是宝洁欧洲市场的总裁。但在 LVMH 今年年初的管理层人事震荡中,他最终离开了 LVMH。
同样来自运动领域的跨界 CEO 是 Under Armour 的 Stephanie Linnartz,在加入 Under Armour 之前,她曾是万豪集团的总裁。不过她在今年 3 月也正式离任 Under Armour 的 CEO 一职,由品牌创始人 Kevin Plank 取代。
跨行业高管似乎 “大势已去” 。
像 LVMH 等公司取消首席数字官,则是因为最初从科技行业挖角过来的人才很难实现其目的,曾经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业务在疫情后开始节节败退,原本料想的元宇宙等也未对零售行业形成质变的影响,反而消费开始回流至线下。这种情况下,从科技行业挖角的高管其实就是本质上的 “水土不服”,科技行业往往以产品思维来运作,但奢侈品更追求体验、服务和品牌声誉。
比起跨行业招聘,时尚奢侈品公司如今更青睐内部提拔。“管理扁平化是所有大企业的管理策略,内部提拔更容易实现扁平化管理,很多时候大公司内部提拔其实也是减少职能部门的一种方式,被提拔者一般承担几个职能,等于变相减少了职位设置,而且内部提拔更容易降低人员成本,以及节约管理者适应成本。” 要客研究院的院长周婷指出。
投资市场显然对此次耐克重新聘用行业老将抱以乐观心态,人事调动新闻发布后,Nike 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了 8% 以上,第二天早上,股价在盘前交易中又上涨了 7% 以上。
Bernstein 分析师 Aneesha Serman 认为耐克对 Elliott Hill 的任职资格和任命时间都是理想状态。美国银行的董事总经理 Lorraine Hutchinson 则认为 Hill 不仅非常懂 Nike,同时又具备创意头脑,且在外部待了五年,可以为公司带来新的看法。
从内部提拔人才不仅是时尚奢侈品行业的一大趋势,也是全球大型企业的共识。根据内容营销机构 Raconteur 的调研,2023 年全球上市公司任命的 178 名 CEO 中,77% 来自内部提拔,远高于五年前的 67%。
周婷认为,时尚奢侈品行业越来越进入精细化、专业化的运营阶段,快消行业的一些粗放型经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行业的运营压力,外部人才越来越无法驾驭奢侈品行业也已经是不争的现实,“自然奢侈品品牌也不再招聘快消行业 CEO”。
另一方面,跨行业高管开始不再受欢迎还和经济大环境紧密相关。在经济发展良好的时候,具有跨行业经验的 CEO 们能够为奢侈品品牌指出新的业务增长路径,奢侈品品牌也有足够的资金来探索业务模式,可以说是 “锦上添花” 之举。但如今经济不景气,消费下降,跨行业高管们那些 “锦上添花” 的经验难以帮助品牌踏实地抵御经济危机。
这些快消行业的高管的市场洞察多侧重在大众消费领域,这在市场上升期间,可以帮助奢侈品 “下沉” 俘获更多入门级消费者和中产消费者的青睐。但在中产和入门级消费者都开始收紧消费时,时尚奢侈品行业也都将目标消费者再度锁定在高净值人群这个阶层,快消行业针对大众消费市场的洞察经验也不再适用。
说到底,跨行业高管不再是 “万用药” 的背后,还是奢侈品行业市场环境和目标消费阶层在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现实。
文章来源于:Vogue Business,作者:Junjie Wang,编辑:小孟,封面图:Nike。
相关文件为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国户外运动产业的增长势头早已十分强劲。
2025年的鞋服行业正呈现“东升西落”的鲜明态势。
近年来,自行车行业已将更多的自行车组装和制造从中国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
这次高层换血背后有何深意?它是否与母公司安踏的全球化战略有关?
可隆,之前在国内也被叫作科隆,1973年诞生于韩国。